根据中华传统武术和国粹中医的精髓所创编,以中华传统医学和武术相结合为前提,经过作者多年实践验证、总结而成的,结合人体的结构,用运动调整人体气血,使人的气血兴旺通畅,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养生保健效果。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鸿篇巨著,被称之为“医家之宗”。正如其中《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简而言之:人的生命无非是气的升降出入的气机运动。气是人的生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黄帝内经》根据气在人体不同部位不同功用,划分为营气,卫气,元气,真气等等,这也正说明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医学领域演化繁衍,正是由于“精气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才是中国传统医学初步摆脱神鬼思想的绝对控制。将医学正确引向古代唯物论的思想领域。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唯物论的“精气学说”对我国传统医学影响何其深远,历代流传的医学典籍无不以此为基础。在“精气学说”的基础上阐微发详,继承发展。使我国传统医学逐渐丰富,完善形成有别于西方的,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就是现在所说的“中医”。
我国近现代著名武学大宗师孙禄堂先生言道: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白西元先生云:练形意拳之道,实是却病延年,修道之学。郭云深先生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的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之内劲。由此可见内家拳术无论是养生元气及丹田元气还是中和之气,名称虽异,但其理一也。均是以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精气学说”为其理论基础!
以此观之,中国古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内家拳术皆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唯物论为理论基础,二者在此基础上各有发展,各有侧重。但二者终极目标是相同的,所以说:武医同源。
武医结合的经验及其对体医融合的启示
“武医同源”是指武术与中医共同源自于传统道家文化,武术、中医皆为中国之国粹。武术最基本的用途为技击,修身、健身为其附带功能,武者掌握和学习中医学知识更有利于武功的修炼,提高武者的技击能力,熟知人的筋骨结构和要害部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医学等理论相互应证与交融,逐步形成具有独特内涵的武医理论体系。“体医融合”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逐渐成为世界潮流。但是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可用于借鉴的经验都是比较匮乏。因此,要有效地开展“体医融合”,可以借鉴我国传承千年历史的“武医结合”模式,具有非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论文以“武医结合的经验及其对体医融合的启示”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专家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分析“体医融合”的时代背景及融合发展的程度;梳理出“武医结合”经验的核心内容,为我国推行“体医融合”的健康模式、建设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益的启示。文章研究结果如下:1.“体医融合”之背景与程度分析是我国体医融合理念得以提出的历史条件,为体医的融合提供机遇。站在体育的角度,肯定体育对慢性病有效防控的作用,探索出身体素质与慢性病、运动能力与机体寿命、身体素质与恢复能力之间有密切关系;站在医疗的角度,逐年快速上升的国家医疗投入,并没有很好的抑制慢性病的发展态势。然而通过分析体育与医学目前融合的程度,可以发现主要存在制度落实,存在偏差;专业人才,量小力微;技术壁垒,关山难越;服务平台,资源缺失等问题。2.整理、分析武医结合的经验,内省经验阐述武医同源、技法互利、辨证传承的主要特点;客观经验则是指武医两者理论与技法之间双向的影响以及武医结合后衍生出的武医流派和培养大规模的武医人才;理论经验阐释武医皆是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之下,随处闪现着诸如天人合一、阴阳辩证、五行学说等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光芒;实践经验主要是迸发于古代至近现代时期,人们对健康地追求,表现在武医治则、治未病、治已病等技术体系。3.“武医结合”对“体医融合”的启示主要是在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理论启示是体医融合的基础,主要表现在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指明体医融合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实践启示是体医融合的动力,应该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引领体育与医学的融合、发展方向;稳定的经济环境,为体育与医学的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体育与医学的融合、发展提供传播的媒介和途径。